​冻雨洒窗(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)

2024-02-19 23:30 来源:网络 点击:

冻雨洒窗(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客)

上联:冻雨洒窗,东二点,西三点.下联:切瓜分客,横七刀,竖八刀.(有什么特点啊)

这是一副拆字对联,用以表现汉字形义的特点。

上联含义:冻雨洒在窗上,东两点西三点。“东”加两点即“冻”,“西”加三点即“洒”。东两点西三点很符合冻雨洒窗的情景,很形象。冻雨,冷雨,寒雨。

下联含义:切瓜分给客人,横七刀竖八刀。“七”与“刀”横合即“切”,“八”与“刀”竖合即“分”。横七刀竖八刀很符合切瓜的情景,很形象。

扩展资料: 

区分对联的上下联方法有

1、按字调平仄

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,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。比如“家园似锦添春色,福运齐天赖党恩”,上联最后一个字“色”是仄声,下联最后一个字“恩”是平声。

2、按时序先后

时间在前的为上联,时间在后的则为下联。比如“风送莺歌辞旧岁,雪伴梅香迎新春”,“辞旧岁”在前,“迎新春”在后。

3、按事情发生因果

事情发生前为上联,产生因果为下联。比如“方向正确城乡富,政策英明衣食丰”,因为只有“城乡富”这个“因”,才会有“衣食丰”这个“果”。

冻雨洒窗,东两点,西三点(打两字)

苏东坡有个门生,春寒时节独坐家中书房。这时,天正下着毛毛细雨,因见冷雨敲窗,便触景生情,吟成一联:

冻雨洒窗,东两点西三点;

这个上联非常妙,“冻”字拆为“东”与两点,“洒”字拆为“西”与三点。但他沉思良久,苦无下联相对,便搁了下来。

半年之后,他又想起此联,依然未能对上,只得向老师请教。当时正值暑天,苏东坡并不急于应对,只是默默地拿起刀,细细地切开一只大西瓜,然后请学生吃瓜解暑。书生见老师总不开口,便道:“请恩师赐对。”东坡笑了笑,说:“刚才我不是已经给你对上了吗。”书生以为老师是在开自己的玩笑,急道:“没有呀,对子在哪里?”东坡笑指切开的西瓜,念道:

切瓜分客,横七刀竖八刀。

书生这才恍然大悟,“切”字横着拆成“七”和“刀”,“分”字竖着拆成“八”和“刀”;更妙的是切合了当时切瓜待客的情景。从此,书生对于苏老师更是崇拜有加了。

冻雨洒窗,东两点西三点。下联是什么?急求

下联是:切瓜分客,上七刀,下八刀。

明代的蒋焘是有名的文学家,他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,吟诗作对,长进很快。

有一天,家里来了客人,正切着西瓜时,客人们却欲以吟诗作对助兴,随即说出了上联:“冻雨洒窗,东两点,西三点。”

此联用的是“拆字格”,构思相当巧妙,将“冻”字拆成了“东”加“两点”,又将“洒”字拆成“西”加“三点”。

在旁切瓜的蒋焘闻听后竟未动声色就脱口说出了下联:“切瓜分客,上七刀,下八刀。”听得客人们个个拍手叫绝。

原来,蒋焘回应的也是“拆字格”,他把“切”字和“分”字各拆解成“七”加“刀”和“八”加“刀”了。

扩展资料

还有一副有趣的瓜联,讲的是清朝苏南有个高傲的秀才,要领教新到任来乡巡视的知县有多少文才,就以“吃瓜”为题出了上联:“坐北朝南吃西瓜,皮往东放。”

这给对下联提出了4个方位词的要求,不过县官毕竟才高学深,稍经思索,即对出下联:“自上而下看《左传》,书向右翻。”

这副对联不仅对仗工整,方位词明确,且以“看《左传》”对“吃西瓜”,绝对是以雅压俗的佳联,秀才听后直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
参考资料来源:人民网--吃井水泡西瓜  听趣味瓜联

冻雨洒窗